明清家具同中国古代其它艺术品一样,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,而且具有典雅、实用的功能,令人回味无穷。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。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、收购中国明清家具,并运往海外。在后来的几十年间,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民间留存的古旧明清家具将会越来越少,价格越来越高,资源匮乏的现实也就越来越难满足收藏者们的强烈愿望。在这种大趋势下,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,自然而然地将眼光转向可遇可求的仿古家具,尤其钟情于那些选料精良、做工精细、形神兼备的仿古家具,因为无论就其名贵木材的价值,还是其艺术价值都具有增值的潜力。
古典家具多为御制。以清代为例,古典家具不仅材质贵重,而且多为御制,这就决定了古典家具多为出身,传承有序。另外,御用家具在制作上厚重大气,雕工不凡,其文化底蕴深厚,具有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,所以在今天很容易受到实力雄厚的藏家的极力追捧,这也是古典家具在拍卖市场上屡创纪录的真正原因。
明式家具
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.明式家具多采用硬木,以黄花梨,紫檀木为常见.结构采用小结构拼接,使用榫卯,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与多样性,既要符合人的生理特点,又富贵典雅,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,明式家具极少漆,也没有过多的装饰,木色纹理,体现材质美,形成清新雅致,明快简约的风格。明式家具质朴简洁、豪放规整,清代家具工艺、雍容典雅。 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,极少使用其他木材。而黄花梨木家具,又以桌椅、橱柜较多,没有镶嵌和雕镂,只有极少雕刻。明末清初由于黄花梨木匮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制作。紫檀木家具大件甚少,木材宽一般不过八寸,木材材质好,雕刻的较少,不做镶嵌。据行家介绍,紫檀木木种就有十几种,根据不同的材质,其价格差别较大,昂贵的为金星紫檀。
明代家具的特点
造型简练、以线为主
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。明代家具的局部与局部的比例、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,都极为匀称而协调。其各个部件的线条,均呈挺拔秀丽之势。刚柔相济,线条挺而不僵,柔而不弱,表现出简练、质朴、典雅、大方之美。
装饰适度、繁简相宜
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,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,雕、镂、嵌、描,都为所用。装饰用材也很广泛,珐琅、螺甸、竹、牙、玉、石等等,样样不拒。但是,决不贪多堆砌,也不曲意雕琢,而是根据整体要求,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。如椅子背板上,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,在桌案的局部,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。虽然已经施以装饰,但是整体看,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;可谓适宜得体、锦上添花。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,如方胜、盘长、万字、如意、云头、龟背、曲尺、连环等纹,与清式家具相比,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,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。